新智注意力

传播脑科学知识,传授神经科学理论,帮助人们用科学知识锻造优秀大脑,追求幸福生活!

如何改掉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

经常有学员家长向我们咨询有关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比如将本来一个简单的事情无限期地拖延到一个紧迫的状态,完成的结果不尽人意,处于事件中的家长为此压力倍增,焦虑化情绪严重。不论是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是家长的改善调整,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却不能按时完成,往往说到这里家长都表示很无奈,从一次次的夭折计划中感到身心疲惫。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拖拉的习惯?剖析原因不乏有以下几个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细微的动作或声音都会促使孩子放下手中的任务,将精力转移到吸引他注意力的事件上去,比如出门前正在系鞋带突然就被某个玩具吸引而忘记外出的事情。注意力的频繁转移导致孩子完成一个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质量和效率却大打折扣。

2、对当前任务缺乏兴趣点

关于作业拖拉的问题探听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孩子也会觉得很疲惫再加上学习兴趣不高,此时能够坐在书桌前就是为了应付家长,这个时候楼下传来的嬉闹声、电视中传来的故事情节,牵动着孩子们的神经,孩子的本心完全被激发,所有的精力转移到“玩”的事情上。被动的完成作业必然结果就是拖拉磨蹭。

3、天生慢性子

此类孩子的拖拉,由先天生气质决定。他们的神经类型属于安静缓慢型,也就是俗称的“慢性子”,发育迟缓或反应能力慢的孩子大多有类似情况。

4、家长包办代劳

孩子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动作都要经历必然的发育的过程,在孩子的发育水平没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时,家长表现出耐心度较低,(例如:当看孩子穿鞋都需要很长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帮孩子完成)或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宠溺,帮助孩子完成很多基础工作。在长期的过程中使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呈现出能力水平略低于同龄人,并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更加依赖家长,于是家庭氛围出现不停的催促声音,逐渐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

5、对立违抗

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完成学校的作业后,家长为了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给孩子布置更多的学习内容。孩子看不到完成的希望,认为做的越快,反而完成任务越多,索性就用磨蹭的方式无声的对抗。

6、没有时间观念

孩子没有时间的观念,不懂得时间的紧迫感。每天从起床到上学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长安排的井然有序,不知道该几点起床、几点到学校。迟到与否是家长的责任,但时间都是从赖一会儿床,慢吞吞穿衣服时开始流逝的。


知道孩子的拖拉行为原因,我们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充分沟通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使孩子有参与感和仪式感。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家长的一种凌驾,而他只能被迫服从。

2、循序渐进

长期的行为习惯被打破时,其实是在挑战孩子内心设置的“舒适区”。孩子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所以选择逃避。这样做当失败的时候也会有借口,不是我做不好而是我没有去做,所以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都是困难的。因此不能完成依靠孩子的自律,更需要家长的帮忙。当孩子觉得比较难的时候,大脑会自认而然的对改变提出反抗,这个时候可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循序渐进的完成。

3、制定时间表,保持注意力

辅助孩子制定时间表,固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任务,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设立“例外”规则。孩子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给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保持注意力。


4、调整任务,让计划充满乐趣

曾经有一位学员向我们训练老师反馈说他是故意磨蹭的,问他为什么,孩子跟我们说:“我做完了这些,妈妈还会给我安排别的,那还不如就这样呢,大不了被她唠叨几句。”当家长不停的提高要求的时候,孩子觉得达不到要求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压力,当这种情绪持续久了就会产生倦怠,孩子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任务。(例如:读书时间,不要设定读书的类型,在计划内让孩子对读书这件事充满兴趣)


5、开展科学、系统化的训练

结合专业脑波反馈训练设备,由训练老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准确测评,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及定制相应的家庭指导方案,是快速改善不良行为的较好的途径。


△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脑设备开展认知能力训练
我们帮助孩子改善拖拉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家长们日积月累的温柔坚持。


评论